您好!欢迎访问安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 微信公众号

岚皋:不忘初心是公安,红军思想代代传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00时00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岚皋的秋来得真快,仿佛一夜之间,藏身于山间的红枫便探出了点点朱红,薄雾在山脊流淌,就像恋人的指尖,轻轻滑过山峰那俊俏的脸庞。清晨醒来,昨日的疲惫早已消退,身上迸发的是说不上来的轻松。转眼间,我已来岚皋半月有余。

作为一个毗邻此地的平利人,这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熟悉,同时还有离家近而带来的心理上踏实,大家操着同样的口音,吃着与家乡类似的口味儿,胃与心同时都得到了满足。工作之余极目远眺,山峰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白霭渺渺,如同沙特女子脸上的白纱,又如牛奶一般丝滑,淌在山脊,像雨像雾又像风。

这大概是第二次深入了解这个生长在巫巴山脉中的“姑娘”了,去年仲夏,曾有幸在堰门派出所见习一月。堰门,又名雁门,初见此名,脑海中立马浮想到李贺所作的《雁门太守行》。虽然此堰门非彼雁门,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浩大,但在这片土地上,也曾有将士在此行军驻营,也曾有故事流传下来。那就是堰门红军道,它是徐向前元帅领导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部红三十军第一纵队1934年2月在堰门村的行军路线。

作为从小接受红色教育,聆听党的教诲的我来说,走在这片土地上,心里是止不住的自豪,因为这是我以后工作的地方,是先烈信念聚集的地方,是最容易汇聚中国梦力量的地方。

《左传》曾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们中国人传承至今,不曾减退的是对祖先的敬畏,对山川天地,万物自然的敬畏。而红军精神,便是一种信仰。岚皋堰门红军道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信仰,文化,传统,并不是一个和这个社会脱离生产关系的形而上的东西。我们中文所讲的社会,原意就是指神社,庙会。像堰门的老年人常常喜欢聚在一起唱红歌,聚在一起开心过日子,不再孤单,也不再遭受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影响,这就是一种红军精神信仰,而我们要推广的,恰恰就是这种信仰。

作为一名警校生,红色思想早已根植我的脑海。在我的母校四川警察学院内,竖着一块不朽的石碑——泸州起义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朱德,刘伯承组织领导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所竖起的石碑,在中国革命史和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到了岚皋,同样有红军的故事流传了下来。感觉自己仿佛一颗纽带,将两地的红军精神汇在了一起。而这种红军精神,就是如今的公安精神——“肯吃苦,肯奉献,敢拼搏,敢抗争”。

我觉得,红军精神在我们每一个公安人的心中,岁月静好,我们甘愿为之负重前行;安居乐业,我们乐意为之辛苦操劳;我们所做的一切,在老百姓对你微笑,对你竖起大拇指,对你感谢之时,你会觉得真值。因为我们守护住了心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从警的初心。

岚皋,我来了,带着热情,带着初心,带着我心中的信仰——红军!(作者: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