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 微信公众号

长安实践 |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安康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2日08时35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陕西省安康市启动“全域无诈”创建,2021年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达96.86%,“无诈村(社区)”覆盖率达68.6%,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大幅下降。

书记主抓,提高打击治理领导力。严格实行四级书记抓反诈,逐级签订“军令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有效统筹资源力量,强化人财物保障,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干事、能干好事。市委书记抓统筹,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强化人财物保障,高标准建成市级反诈中心1个、县级反诈中心10个、镇级反诈工作站138个、村级反诈工作室1925个,落实公安专职民警230名,实现四级反诈体系建设全覆盖。县(市、区)委书记抓协调,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压实行业系统监管协同责任,协调政法单位合力办案,依法高质量办理电信诈骗案件,组织线下返还仪式。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专项,全面开展“无诈村(社区)”创建活动,精心组织“扫楼清户”“十进宣传”“防案件、扫窝点、管人员、降两卡”等专项行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抓防范,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无缝衔接的治理网格,组建反诈宣传队1358支、网格宣传员15417名、反诈志愿者39269名,持续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大力推广“挨户防”“反诈积分超市”等有效做法,健全落实“民辅警+网格员”“铁脚板+指间警务”等工作机制,压实联系包抓责任,打通全民反诈“最后一米”。

部门协同,提高打击治理执行力。健全完善联动协同共治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既耕好“责任田”,又打好“组合拳”,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着力破解手机卡、银行卡“两卡”监管难题。市联席办组织3家运营商、6家银行入驻市反诈中心,建立一月一通报、季度一预警、半年一点评、年中一测评、年度一督导、年底一考评“六个一”机制,推动全民反诈常态化机制化。政法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提前介入、法律服务、法治教育“四大机制”,2021年破案数、抓获数同比上升44.7%、84.4%,发案数、损失数同比下降26.1%、15.6%;2022年一季度,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44.6%。通信运营商建立“警通”联动机制、数据交换机制、常态研判机制,全覆盖发送反诈提醒短信450万余条。金融单位创新“警银”联动机制、“黑名单”共享机制、“黑灰产”治理机制,新开户涉案“两卡”下降90%。有关职能部门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健全落实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积极探索全周期管理闭环,发送“三书一函”,堵塞行业监管漏洞,联动治理机制不断健全。

全民参与,提高打击治理辐射力。发挥群团组织和乡贤能人示范带动作用,既提升了群众识诈防诈“免疫力”,又推动群众成为打击治理“千里眼”,汇聚“全民反诈”的磅礴力量,铸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铜墙铁壁。村(社区)建立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三线”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开展常态化防控,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挺身一线。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托“职工法律援助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载体,广泛开展“问是否参与兼职刷单、问是否参与投资理财、问是否参与网络赌博”“看手机是否安装反诈App、看是否点击不明链接”,签订不参与承诺书的“三问二看一承诺”活动,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向低收入职工、无业人员、中年妇女渗透。市民群众自觉当好反诈防诈“志愿者”,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向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广泛宣传,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号”传递信息、介绍经验、分享心得,奏响安康“全民反诈”时代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