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尚伟通报了2022年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情况。厅刑侦局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尚伟介绍,2022年,全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重要指示,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维护安全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的生动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出重拳、下狠手,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工作,忠实履行了守护三秦百姓安宁的职责使命。全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664起,同比上升21.98%;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60782人,同比上升86.27%;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4.92%;群众损失数同比下降4.74%,实现了立案数下降、群众损失数下降,破案数上升、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上升的“两降两升”工作目标,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省打击治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联席办通报肯定。强化专项打击,全力震慑犯罪。集中组织开展了断卡、断流、斩链、拔钉、教育劝返等系列专项(专案)行动。强力推进侦查打击,先后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5起、省厅挂牌督办案件16起。咸阳兴平“7.27”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8名。榆林市公安机关成功抓获长期滞留境外的全国“拔钉”行动缉捕目标逃犯熊某某。强力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犯罪团伙328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263人,查获涉案银行卡11167张、手机卡2101张。强力推进“断流”专案行动,破获组织招募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案件124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13人,行动成效得到了公安部充分肯定。渭南市公安局“断流”专案组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强化行业整治,狠抓源头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突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排查异常账户1298.77万个,处置涉案账户13178个,对8783名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采取了限制开卡等惩戒措施。深入开展滞留境外涉诈人员教育劝返工作,全省教育劝返滞留境外涉诈人员3146名。加强警企协作,打掉涉诈GOIP设备707部,日均拦截3万余次涉诈电话和短信,现场劝阻被骗群众700余人次,直接避免群众损失3408万余元。强化预警宣传,构建防范体系。坚持防范为先,加强事前发现、事中阻断、事后处置,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和措施。精准预警劝阻,发送预警信息762.21万人次,劝阻疑似被骗群众690.96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3.13亿元。止付、查询、冻结各类银行账户84.51万个,返还冻结涉案资金7881.93万元。深化宣传防范,坚持集中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5.17聚力反诈、同心同行”、“喜迎二十大·支部书记讲反诈”等94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反诈主题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识诈防诈反诈“免疫力”。封堵涉诈信息,阻断境外涉诈电话93.8万余次,封堵涉诈网址域名247.62万余个。
杨尚伟表示,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保持力度不减、坚持标准不降,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切实守护好三秦百姓的“钱袋子”,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公安机关在宣传贯彻该法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尚伟介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难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是党中央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特色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制度的成功探索和具体实践。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提升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水平,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依法严厉打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出重拳、下重手,持续推进“云剑”“断卡”“断流”等各类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大案攻坚、集群战役和区域会战,全面提升打击质效。二是推动行业治理。公安机关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三是加强预警防范。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预警劝阻机制,不断提升预警信息发现能力,及时发现更多潜在受害者,分级分类,及时劝阻,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被骗。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广泛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及“无诈”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营造全社会反诈防诈的浓厚氛围。
2、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多变,请发言人介绍一下我省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群众该如何防范?
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马力介绍,从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我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类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刷单返利类诈骗。作案手法就是诈骗分子通过网页、短信、招聘平台、微信群等发布兼职信息,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月结”等方式诱骗受害者兼职“做任务”,兼职前几单一般会有小额返利,随着投入资金的不断加大,犯罪分子就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或者直接拉黑。公安机关提醒:凡是加好友发送兼职链接的,凡是需要先投入资金再做任务或点赞、群发等进行返利的都是诈骗。二是网络贷款类诈骗。作案手法就是诈骗分子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然后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交纳费用,受害人转账汇款后,拉黑受害人,骗取钱财。公安机关提醒,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凡是贷款之前要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三是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作案手法就是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购物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以退款赔偿为由,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后将受害人的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骗取钱财。公安机关提醒:退货退款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切勿相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以上三种类型,占到了我省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60%以上。除了以上三种诈骗类型外,还有网络交友诱导虚假投资理财、虚假征信、冒充熟人或领导等一些诈骗类型,也需要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首先推荐大家下载 “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该APP是国家反诈中心会同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开发的一款手机端APP,该APP集诈骗举报、报案助手、诈骗预警、身份验证、风险查询、骗局曝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侦查打击、预警拦截、防范宣传的有效载体。在这里我希望媒体朋友转告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并开启预警功能,该APP会对你手机收到的涉诈短信和电话、登录的网址等尽可能发出预警提示。同时,我也提醒大家,由于每天都有大量新的诈骗号码、诈骗网址产生,“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并不能“包治百病”。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请大家坚决做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
3、刚才发言人在发布中提到了“断流”专案行动,能否介绍一下“断流”专案行动的相关情况?
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孙剑介绍,随着近年来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整治,大量诈骗犯罪团伙为逃避打击不断向境外转移,境内一些人员受“高薪”诱惑被骗至境外窝点,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已成为此类犯罪的主要聚集地。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我们立足境内打境外,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通过斩链条、断通道,打“蛇头”、挖“金主”,阻断境外电诈窝点从境内招募人员的渠道,全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生存空间。“断流”专案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313人,串并破获案件1245起。
在此,公安机关正告违法犯罪分子,立即停止组织招募人员赴境外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只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才是唯一出路。借此机会,也要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相信境外“待遇优越”“赚钱容易”的诱惑,出境务工一定要通过合法正规渠道,避免被犯罪团伙利用,害人害己。同时,也欢迎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全力支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断流”专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