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岚皋县公安局!

| 微信公众号

试谈“有”与“无” ——把握好“留白”和“写实”的平衡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7日08时37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每座城市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要论起最醒目的,应该是那些带有“地标”头衔的建筑,尤其在许多新区、新城,新的地标性建筑各具特色、鳞次栉比。但是低头看看,却发现如出一辙的存在“拉链式”的马路,修修补补的马路和光鲜地标建筑的强烈对比,令人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感到疑惑。

新修新建,有时的确是根据现实需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修新建也容易陷入好大喜功的表面政绩中去,容易把诸多复杂问题矮化为物质上的滞后,不仅难以高效精准的解决问题,而且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难以卸载的财政包袱。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称,某地一个月内有三支施工队前来铺设排水管道、排查燃气泄漏、抢修地下电缆,“一修、二补、三撬”的城市建设现实,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也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

形象地说,城市建设正像一辆满载期许的大车,既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还要紧盯前方道路上的弯道和险阻;既要关照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还要计算油箱里可供燃烧的余量。应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显然没有“一招鲜”的办法可以通吃。怎么摸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考验着每一个城市设计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留白”。当前,部分城市在中心城区大手笔建设各种生态、文化、休闲综合体,让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种市中心的“留白”,在规划中留有弹性空间,让未来留有发展余地,让人的心灵和城市的景观都有一定弹性的容许,正是一种以今日之责来负未来之责的担当和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写实”。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规划、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立了规矩,戴了“紧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题中之意就是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的憧憬。

《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之辨不仅仅是个哲学话题,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总要面对、总要反思的问题。无论是“留白”还是“写实”,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人心关照,其实最终需要的都是把眼光放于长远处,把精力贯注在实干中,才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平衡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