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水,总能启发人们许多智慧。
就以水所处位置来说。水处于何方?孟子曾说“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意指水向下流动的自然属性,是不可逆转、不可颠覆的。这种看似简单的自然属性,在人们的不同视角里,也能品读出不同的智慧。
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对“水之就下”的解读不同,对人生方向的选择指引便不同。尤其是当前,传统的文化被冲击,新的文化体系正在形成,生长于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就好像水,有的上飘为云、下落为雨,有的散浮为山岚、汇聚成湖海,这种多样、多态、多形正是青年人面对选择的写照。当然,无论是向上移动,还是左右平移,都会获得成长机会。但如果对比一种最优的成长方案,“水之就下”应当是优先选择。
学水之就下,就要敢于在基层打拼。回顾许多伟人的成长轨迹,都能看到一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共性经历。有年轻时的刻苦求学,不乏悬梁刺股的故事;有年轻时的艰难创业,不乏阿里巴巴的传奇;有年轻时的扎根基层,我们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许多故事一次次感动。为什么这种“自讨苦吃”的例子不胜枚举、又为人津津乐道,因为这种经历,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影响了他们的整个人生。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敢于在基层打拼,正是年轻人在锤炼中成长的基本环节。
学水之就下,就要乐于在基层奉献。当前,社会上掺杂着对“白加黑”“五加二”等加班文化的质疑之声,把人性关怀和个人奋斗摆在了对立面。但是,人生的升华、事业的腾飞,从来都是要经历痛苦的破茧,片面注重放松与休闲,必然冲淡甘于奉献的精神恒力。苦累中蕴含着信念,体现着追求,彰显着价值,只有认识到奉献的价值,遥望见美好的愿景,当下的动力才更加充沛。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自愿自为的情怀,鼓足乐于吃苦的劲头,正是年轻人纯化进步心态的基本认识。
学水之就下,就要善于在基层收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艰难困苦和繁重任务,想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不行的,不找准工作的平台和目标也是不行的。基层和一线,有最鲜活的百态、最多样的问题、最直接的现实,正是从象牙塔走出的青年学子锻炼本领、砥砺品性的平台。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谦逊求索的智慧,通过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补足短板、固本强基,正是年轻人保持奋斗初心的基本自觉。
“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当经历过基层历练与成长的青年一代再次品读孟夫子这句名言,相信不仅有美好、难忘、充实的回忆,也会充沛“谁能御之”的自信,使在基层吸收的一切养料融汇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所贡献、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