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我市举行2024年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我市政法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深化“三个年”活动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优化涉企法治服务,持续推进诉源治理,简化证明事项,强化服务保障,为深化全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安康市两级法院始终立足主业主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自觉将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工作大局。通过诉前强化解、诉中强质效、诉后助治理举措,进一步服务保障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出积极努力。据统计:2024年1-8月,全市法院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2770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8.87%、平均结案时间25.3天、民事案件调解率48.18%、生效裁判被改判率仅0.026%,均排名全省法院前列。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康波:“营商环境最安康”是安康市的金字招牌,下一步全市法院将以“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强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使命担当;以顺应时代的司法能力,不断助力高质量项目建设水平;以精准完善的工作措施,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见实效。以高水平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项目建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坚强司法服务和保障。
市公安局以“警民共建一家亲”为民实践活动、重点项目“警长制”为载体,大力实施“民意警务”,升级打造服务保障发展现代体系,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全市辖区重点项目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共侦办各类涉企案件56起,为企业追回损失1300余万元,全市涉企警情下降23%。创新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十S”管理标准,公安“综窗”进驻政务大厅率达100%,市公安局综合窗口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缩减57.6%,综窗数、事项数、融合警种部门数“三项指数”均居全省前列,市公安局被评为2023年度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突出集体,重点项目“警长制”创新经验获得省委政法委肯定推介,“一窗通办”工作成效获得省厅肯定推介。
市公安局正县级侦查员杨文浩: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市“三个年”活动安排,围绕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等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民意警务”,升级打造服务保障发展现代体系,提升公安机关护航发展能力,全力提供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服务保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服务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贡献公安力量。
市司法局围绕法规制度、法律服务、纠纷化解、执法监督4方面出台16项措施,巩固拓展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成果,以“规范执法、便民惠企、行业治理、载体创新”四项举措,进一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接待群众法律服务咨询5766人次、现场办理3216件,全市办理法律援助1693件、公证2932件、司法鉴定1040件。
推动组建市调解协会,指导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85个,市本级建立医疗纠纷、食品药品等15个重点单位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人民调解工作室被提名为全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
全域推行“4321”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模式,获评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
市司法局副局长聂宝铖:下一步,我局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品牌、依法行政水平、公民法治素养、法律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