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内外多地连续多雨天气,不少市民出行选择电动车。电动车作为一种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在使用中,电动车因其“露天”设计不能遮阳挡雨,因此,为应对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不少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私自为自己的电动车加装遮阳伞、挡风罩,以此达到防晒、防雨的目的。然而,经济实惠的遮阳伞被安装后,看似美观实用,实际却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一、安全隐患
1.伞体晃动难控制易侧翻。电动车在安装遮阳伞后高度增加,影响车辆重心,在车速较高时,气流带动伞体晃动,容易导致电动车不稳,骑行者难以把控方向,尤其是在转弯时,再遇上雷雨天气,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减小,容易打滑,极易发生侧翻,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半包、全包的设计易遮挡视线。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遮阳伞主要是鱼尾形、拱状形和带挡风帘的全封闭式西瓜伞三类遮阳伞。这三种遮阳伞分别是半包围、全包围的雨棚式遮阳伞。尤其是带有挡风帘的全封闭西瓜伞,这种全包围的设计,遇到暴雨天气,雨珠集中在塑料透明挡风帘上,没有雨刮功能,雨水无法及时清除,导致骑行者视线受到阻挡,无法看清道路与红绿灯情况,极易与他人发生碰撞,从而对骑行者或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3.坚实的伞骨可能成为“凶器”。电动车加装遮阳伞后,车体面积扩大,增加车辆的占道空间,撑伞行驶的过程中极易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同时,由于遮阳伞的伞骨较日常雨伞的伞骨更为坚实,尤其是支架部位,大多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在骑行过程中,伞体一旦剐蹭到他人,极易造成伤害,比如伞边突出部分极易剐到其他行人的眼睛。而且,金属的骨架在雷雨天气更加危险,相当于装上了一根“吸雷针”,很容易遭到雷击,使骑行者受到伤害。
4.灵活性受到限制。电动车本身的灵活度较高,但在加装了遮阳伞后,完全影响了车辆行驶的灵活性,尤其是转弯时受到更多限制。由于放置遮阳伞的钢管一般都是固定在车体上,支架多为金属材料,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急刹车或是发生交通事故,伞柄和钢管随时可能伤及人体。同时,遮阳伞也极易折断,对骑行者和旁边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但由于遮阳伞的存在,限制了跳车脱险的空间,增加了伤亡几率。
二、遮阳伞“流行”的原因
1.价格经济实惠。遮阳伞价格低廉,购买伞加安装费一般一百至一百五即可搞定。这样的价格与其遮阳防雨的“实用性”吸引了众多电动车骑行者,为躲避太阳的暴晒,纷纷加装遮阳伞。
2.骑行者意识淡薄。部分群众明知安装遮阳伞会存在安全隐患,但仍然明知故犯。一些群众觉得自己骑车技术娴熟,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所以区区遮阳伞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另外,大部分群众主要是觉得可以遮阳挡雨,比起单手拿伞骑行,安装遮阳伞“安全”多了,在没出事前全部抱有侥幸心理。
3.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为有效遏制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交警部门虽然会对这种非法安装遮阳伞的行为进行严查整治,但但这种大规模、全方位的整治行动,由于受警力和时间等方面因素影响,并不能形成长效的整治和管理。因此,整治行动一旦过去,管理就会出现松懈,加装遮阳伞的习惯又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