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康市公安局门户网站!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 微信公众号

紫阳: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1日00时00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紫阳: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8/6/21 来源 :紫阳县公安局 浏览次数:25次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一书封面上,引用了习近平同志的一段话。

梁家河,一个中国陕北的小村庄,成就了习近平同志一辈子魂牵梦萦,永远无法忘怀的“乡情”。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那个时候,父亲习仲勋同志被打成“黑帮”关押,家被查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险些被送往少管所还未年满16岁的习近平独自登上开往革命圣地延安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逃难”历程。

习近平的人民群众团结观

从首都北京的大城市到延安的一个农村偏远村庄,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加之家庭的不幸、陌生的人群、艰苦的劳动,巨大的环境反差对于习近平来说,初来乍到的他无疑是痛苦和彷徨的。那个被撕裂的年代,接下来发生的发霉面包喂狗和不跟红旗走的小事,给习近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痕,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苦闷的习近平当了人生第一次“逃兵”。在太行山区,姨夫向习近平讲述了“一二九”运动后依靠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坚持战斗的经历,习近平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到了他人生法宝——扎根人民、融入群众的团结观。

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

克服了跳蚤、臭虫、老鼠等带来的困扰;养成了快速入厕、毛巾擦澡的习惯;白菜、萝卜腌制的酸菜成为想念的美味佳肴;柴火欠缺时常要吃夹生饭;打坝修田手上全是血泡;农历二三月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这些让习近平从一个北京来的内向的少年知青脱胎换骨变成群众眼中干活不撒奸的好后生。身上再也看不到让农村群众产生隔膜的“城市味”。而青年习近平也无时不感受着来自梁家河群众的温暖。“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

掏地、挑粪、耕种、收割、担粮,遇到不懂就请教,对农村各种活计很娴熟的同时,习近平从来没有忘记从砖头一样厚的书中汲取着精神和营养。常常看书到深夜,脸也被煤油灯熏得黑漆漆,读书成为了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正是每晚那窑洞透露出的一丝光亮,照耀着他的精神世界,伴随着他的不断成长。为如今的治国理政复兴中国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价值基础。

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

“近平来了,赵家河变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变了”,1973年,习近平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待了八个月,治理神车沟、留下知青林,翻“公案”,初步显示了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才华和有见识、敢担当的务实作风,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乡亲群众的充分好评。

在几年的打磨中,习近平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了对党的认识,一连向组织上写了十份入党申请终获批准,被一致推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正式担负起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奋勇前进的神圣历史使命。随后,一个让村里人吃惊的计划——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这件村民几辈人不敢想的事情在习近平的不分昼夜带领乡亲劳作下很快变成了现实,增加了大片面积的良田,基本解决了梁家河人多年的挨饿问题。1974年,习近平从报纸新闻里获得灵感后,自筹路费前往四川“取经”,回来后忙碌的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经过反复测试和攻克难题,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继而不断总结经验传授技术,每口沼气池的成本下降10多元,来自全省各地代表前来参观感受,继而全省推广,切实解决了农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能源问题。正是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小事,时刻谋划着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看到梁家河社员修理农具步行到文安驿需要大半天时间,梁家河成立了铁业社;看到村里很多人来回文安驿奔波采购日用品,梁家河成立了代销店;接着梁家河又先后办起了缝纫社、磨房、菜园;为解决群众用渗水坑作为饮用水源的问题,习近平又带领社员打了一口甜水井;看到梁家河很多人不识字,习近平又组织大家办起了扫盲班;看到奖给自己的三轮摩托车对群众用处不大,习近平就用它换成钢磨、手扶拖拉机服务大家;正是这些“窑洞里长满的故事”极大方便了梁家河的乡亲,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实实在在的为当地群众带来好处和便利,从而推动着梁家河不断向前发展,诠释着习近平那颗心系群众、拳拳为民的赤子情怀。

做行动上的巨人

一个人能力再强,单枪匹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限;如果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团结拼搏,那样才能取得大功劳!铁锁、黑子、王栓、随娃……,这些当年深受习近平熏陶和影响的小伙伴们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历史伟绩,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为了梁家河的乡亲们做出了最大的成绩,梁家河能有今天的发展,他们都是功臣。“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凝心聚力,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坎坷不平,都会遭遇波折,但是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梁家河”,那也是我们在不断成长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根就根植于群众当中,我们的信念就是为民做实事。如果一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管身居何职,都将被人民所抛弃。作为人民公仆,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应永怀感恩之心,处事公道,对群众敬畏,对法律敬畏,真正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张人生考卷上抒写激情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