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岚河畔,正学《梁家河》。
近来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梁家河》,两本书虽然风格完全不同,但是从中都能学到很多知识。从《梁家河》中一个个温暖真实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大学问——与群众的鱼水情。
《梁家河》的封面上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个人将这个“大学问”,理解成干部与群众的相处,如何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与群众心连心,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与群众相处的“大学问”,对公安民警来说尤为重要。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从“树高千尺不忘根”到“我们走在阳光路上”, 七年的知青岁月,实践锤炼了他的初心,也真正让他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里,可以找到拉近警民关系的方法论。
人的感情是相互的,那一声声“近平”,是梁家河群众对他的亲热,也彰显了他对梁家河群众的挂念和关怀。总书记的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我们公安民警又何尝不是呢!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始终与群众密切联系着。永远直面黑暗,永远正视危险,怀揣着为民的初心砥砺前行,哪管此去凶险。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群众对公安队伍有偏见。这些偏见来自于极少数民警自律性不强,存在特权思想甚至违法违纪行为、执法不公、待人接事“冷横硬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群众将这些负面现象主观扩大,不仅影响了公安队伍整体形象,也影响了警民间的鱼水情。
学习了《梁家河》后,我领悟到,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讲方法,既需要铁面无私,也需要柔情似水。对待群众,我们应该像对亲人一样,用真心去换真意。围绕群众不放心的问题,做好公安工作的主业;围绕群众不顺心的问题,畅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围绕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围绕群众看不惯的问题,提高公安队伍的素质。在和群众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多管齐下,就不怕做不好群众工作。
《梁家河》一书中所蕴含的为民干实事的初心、埋头苦干的作风、追求真理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意志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作为一名新警,我从中也领悟到我们要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要勤读书,汲取精神力量;要不怕苦,磨练精神意志;要肯干事,增长本领才干。
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梁家河》一书中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指引着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