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70年代,很庆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亲眼见证、亲身感受新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历过为温饱而挣扎,到今天的衣食无忧,精神富裕,我想,用沧桑巨变、翻天覆地,怎么形容中国40年来的变化都不为过,可以说这种变化已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体里。而公安机关的变化是新中国发展与变迁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我的切身感受是:社会更和谐了,治安更稳定了,警民关系更亲近了。可以说公安机关的每一分变化都充实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敬畏到亲近,警民关系越走越紧密
我家住在陕西省白河县的农村,对警察的第一印象源自小的时候大人们的“恐吓”,村里谁家小孩哭闹,大人们就会说“狼来了……”但总有那么特别调皮的孩子,狼来了也不管用,这时候,大人们就会祭出杀手锏“再哭让警察把你抓走!”顿时安静下来。那时候警察的威信很高,不怕狼的小孩也会怕警察,不管是好人坏人对警察都是充满畏惧的。
在我上小学时,曾亲眼目睹一次打群架事件,10多个毛头小伙子拿着木棒互殴,一个个打的头破血流,那时候心里害怕,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远远的躲着看。一会儿,一个穿着军绿色警服的老警察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的过来了,老远大喝一声:“你们都TMD给我住手……”刚才还激烈打斗的画面嘎然而止,“双手抱头、蹲在地上”随着警察的指令,刚刚一个个还凶神恶煞的混混顿时安顺的像一只只小绵羊,我们一群小孩就那么看着那名警察找了一根绳子,像拴蚂蚱一样把那十几个打架的串在了一起,喝斥着带走了,期间没有一个敢反抗的。这件事,让我一度以为警察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能够以一挡十,心里的敬畏就更多了几分,这种敬畏让我始终与警察保持着远远的距离。
伴随着警服从军绿色变为藏蓝色,一句“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开始风靡,也是从那时起,警察在我心中的威严形象又多了新的一面,他们变得平易近人。有时候放学回家,经常看到派出所的警官,他们也会笑呵呵的打招呼“小刘,最近上学怎么样……”一到家里就会和大人们唠上好长时间。现在警民关系越走越近,每隔一段时间社区民警都会到村里来讲授防诈骗常识,定期开展向“人民汇报工作座谈会”,真正感受到普通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度不断增加。
从简陋到气派,公安基础建设越来越规范
我们搬家后,就在宋家派出所隔壁,有机会与派出所更多的接触。那时宋家派出所还是租借的供销社办公室,一辆“二八自行车”,老旧的桌子和椅子,两三名干警,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办公环境,就组成了一个派出所,简陋的交通工具,总是斜跨的黄色小背包,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就是基层民警的标准形象。
9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东风终于刮到了农村,经济条件有了改善,一些年轻人通过外出务工很快手头上有了一些闲钱。那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电视、收音机那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饰品,天一黑大部分群众就老早进入梦乡,但有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很快就沾染上了“赌博”恶习,在农村逐渐形成了一股赌博之风。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宋家派出所的工作重点就是抓赌,经常发现派出所的几名干警总是 “昼伏夜出”,而且从不落空,对抓赌事非常积极。随着“抓赌事业”的蒸蒸日上,派出所的办公条件也在慢慢改善,96年的时候,他们有了第一辆偏三轮。村子里“赌棍”老张每次路过派出所门前,总要嘀咕两句“看到派出所那个三轮车没有,那是我的钱的买的啊”,老张因为赌博曾一个月被抓过5次,最多的一次罚了三千多块钱,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在与派出所民警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他们的一个抓赌小窍门,晚上10点后,老远看到还亮着灯的,十有八九都是在赌博。
后来知道,那时候的派出所因为没有办公经费,需要通过罚没款来支撑着派出所的日常工作运转,而抓赌效果最快,而“工作突出”派出所还能通过抓赌来改善办公条件。宋家派出所那个租借的办公场所直到2000年才迎来了第一次搬家,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当时,宋家建了一个相对规格比较高的派出所,但是工程竣工后,因为没有钱给施工方,在他们搬家后,施工方一度把大门焊死,我也见证了派出所6名民警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翻墙进出办公的日子。
现在的宋家派出所,又经历了两次新建,标准化也越来越高,办公环境变好了,办公设施更先进了,办案区、办公区、生活区设置规范,井井有条。前段时间去办事的时候,看见他们又在新建警营文化墙,从内到外又变了一个样,户籍室不仅张贴有各类事项办理流程,还有法律法规宣传,院子里各种宣传展板让人耳目一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几个鎏金大字气势恢弘,弥漫着浓浓的政治、文化氛围!
从被动到主动,社会治安越来越和谐
我们因为住的近一些,有机会能够经常接触公安民警,了解他们多一点。但农村的大部分人却很少能接触到警察,宋家派出所只有四五个民警的时候,就要管理三个乡、40多个村的治安,因为交通条件限制,稍远的地方一天的时间走不了一个来回,偏远一点的地方更是鞭长莫及。好在农村人员流动不大,一般没有什么事,就是偶尔邻里之间发生口角,或是打架斗殴的案件,大部分自己就消化了。一般情况下,大家也不愿意和警察打交道,因为往往是“犯了事的”才会被带到派出所,这对圈子本来就小的村里人来说,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但是乡里社会治安环境却不怎么好,群众的法律观念也不强,迷信“暴力”,往往是能动手不动口,乡里有户巷姓大家庭,家里男丁比较多,一直比较强势,一言不合就纠结人员打架斗殴,被欺负的人也敢怒不敢言。派出所民警管理治安的方式也简单直接,就是“以暴治暴”,只要进了派出所的,先暴打一顿,说来也怪,一个个在外面张牙舞爪的,到了派出所准能服服帖帖。巷家的老大就是在派出所挨了几次打之后,才开始收敛了很多。
囿于条件的限制,那时候的治安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管理,民警大部分时间“坐堂办案”,没有什么先进的侦查设备,摸排线索基本靠证词,判定违法与否全靠口供,也造成了一种怪像“嘴拙的说不过嘴巧的,人少的说不过人多的”,可以说案件的公平性大部分是在办案民警的心中。
后来,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感觉到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由被动处警向前期预防转变,更加注重和依靠群众的力量。2005年的时候,我开始加入红袖章队伍,经常的随民警一起参加巡逻,也参与过几次调解纠纷,社会治安的参与感越来越强。现在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成为常态,派出所民警的管理也越来越细化,仅我了解的就有治安警、户籍警、交警、社区民警等等,社会治安管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规范,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安越来越好,老百姓办事也越来越方便。
(本文根据辖区群众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