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紫阳县公安局!

| 微信公众号

在人生的“富矿”中掘进前行——文学兴趣小组培训随笔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9日17时12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在我的印象中,张虹老师是一位浑身散发着文学气息的“贵”夫人,张老师是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贵,指德高望重,身份珍贵,夫人一词,是我对她的尊称。由她来给我们这帮警察“武夫子”授课,自然就有点“杀鸡焉用宰牛刀”之嫌。由于我的文学悟性不高,自然也就不能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但张虹老师的授课却犹如一涓细流的清泉,无声润泽着我的心田,让我的思绪随之上下飞扬。如今临近不惑之年,不由也想起当年那个校园中用节约的饭钱购买散文杂刊,整天憧憬梦想的弱冠少年。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为数不多的“文艺”细胞早被湮没在繁杂的世俗中,内心日趋变得僵硬,工作和生活的历程也被演化成了周而复始的枯燥轮回,静下心来写点感悟有时候倒成了矫情的举动。今有感于张虹老师传授文学真经,鼓起勇气提笔,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张虹老师对我的一些思想启迪,应是由来于此。

张虹老师的授课,有着很大的特点,其中并无一贯的说教,也无华丽的词藻,而是通过自己人生中一个个的亲身事例,给我们串出了文学的大道真谛,令人融会贯通,颇有所得,也深感作家的不易。真情实感成就了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丰满的细节则为作品的骨架充满了血肉,而文化自觉和大爱情怀赋予了作品的灵魂。作家的笔杆自古以来就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就有“口诛笔伐”这一成语的印证。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首先要有人类真善美的大爱情怀,然后是抛开自己的偏见进行忠实的描述而不屈从于任何压力。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黄河大移民》正是体现了一个作家胸怀百姓疾苦应有的担当。“天下万物,皆为一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在我们的内心应该有真善美的标准,那就是我们的良知。良知,应该成为这个世界上一切执法者的最高准则。作为人民警察,我们的良知就是在情感上视百姓如亲人的大爱情怀,用真情实意去构筑百姓对我们执法者的信赖,用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正能量去实践“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作家的作品一旦发表将不再是他个人的私物,而是有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经办的每一起案件、为百姓处理的每一件事情,就犹如作家的作品,背后所彰显的必定是司法正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张虹老师说:“文学是人学”,一部好的作品只要引起读者共鸣即可,未必就是大文章。《希望的种子》里美国老太太花费20余载培育白色曼陀罗花,这份执著打动了每一个人;北大副校长季羡林为入校新生守护行李的承诺,凸显了品行的珍贵;由张虹老师亲自编选荣获安康文学作品集二等奖的作品《母亲站立的地方》,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自己孩子上学毅然卖掉了家中仅有的耕牛,农忙时分自己代替了耕牛的位置进行劳作,无奈的举动成为了本文的“沸点”,省人泪下。人民警察的工作史又何尝不是与人的社会史,大到国家法律的实施、小到每起警情处理,都要与人交往,但只要获得百姓的认可,就是有功之人,未必就要破大案,最重要的依然是这支队伍对党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守护和对法律的坚守。

张虹老师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它是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为对方着想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无需提醒的自觉。《敬畏生命》的讲述了一对放弃欧洲优越生活环境的夫妻,不远万里来到疟疾遍地的非洲村落为当地人治病,他们不仅要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和仇视西方的当地土著人进行交流,五十年来的坚持清晰的诠释了这种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信仰。南斯拉夫修女自十五岁开始立志临终关怀,舍弃家产从穷人做起,从不接受任何赞誉之辞,穷其一生抒写人间大爱。我们党员民警在时下的社会中需要信仰什么,敬畏什么,坚守什么,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人生重大课题,我相信“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八个大字永远是人民警察恒久不变的价值选择

用文化的智慧启迪人,用文化的美好感染人,用文化的信仰熏陶人,用文化的精神激励人,我想这就是在紫阳县公安局党委亲自关心和支持下成立文学兴趣小组的初衷,也是我对张虹老师此次培训内容的小结。在此要衷心感谢为文学兴趣小组出谋划策、跑前顾后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让我们带着一种文学的气息工作与生活,无疑也是轻松和愉悦的。也许我始终都无法写出像样的文学 “大作”,但是读书会让我愉悦,学习会让我进步,兴趣会让我坚持。

我会牢记人民警察的职责和宗旨,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努力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生“富矿”中不断掘进,让自己的内心化为那颗“温润而柔软的玉石”。抑或在伸向文学神殿的偏僻小径上,开出几朵小花,让偶尔路过的人有所悟、有所思,那也是我行进在漫漫文学路中极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