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紫阳县公安局!

| 微信公众号

警惕:开车“抢”红包,“抢”的不是钱, 是生命!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7日17时50分   来源:   作者:   【 字体: 】   

红包文化源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体现和睦相处的友好情节,送红包亦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的美好寓意。然而,随着“低头族”的产生,开车玩手机“抢红包”亦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对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针对当前开车玩手机“抢”红包现象普遍的实际,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讨论,对此,为避免“微小”的交通陋习引发大事故,我们应对开车玩手机“抢红包”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有更深刻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

一、开车玩手机“抢红包”人群增多的主要原因。

(一)新生产物,好奇心理作祟。手机“抢红包”融合了网络新技术和中国传统民俗,丰富了人民的社交空间,紧密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人低调、含蓄的心理则通过“抢红包”传达了亲情、友情,也给民俗文化增添了现代、娱乐的新气息。同时,一般红包含有520、666、168、888、999、1314等的数字,看似冰冷的数字中却透露着特殊的情义。在“抢红包”的过程中,人们抢得的金额并不多,但“抢红包”十足的时代感和趣味性让人们的交流有了多重的渠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给人的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注入新的时尚。如此,导致很多人“抢红包”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随之出现很多人边开车边“抢红包”的现象。

(二)思想上无安全意识。驾驶员在行车时玩手机“抢红包”往往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驾龄长、技术好,一心二用完全没有问题。尽管大家都知道开车打电话带来的危害,但开车玩手机,却成为现在不少年轻人的习惯。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拍照、发微信、微博或与朋友聊天。大多驾驶员都有这样的心理:“既然接不了电话,那用几秒钟时间抢红包应该没事吧?”。而驾驶机动车是需要驾驶人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如果开车麻痹大意,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三)对手机过分依赖。由于现在的手机均为智能手机,内容丰富多彩,手机抢红包活动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便利和多样的娱乐。当看到街头的美景、趣事,就忍不住想拍下来与朋友分享,听到红包信息提示音不看看就浑身难受,形成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加上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方式的同时还可以玩游戏。实际上,手机就是一台小的移动电脑,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自身的约束力不强。很多人明明知道开车玩手机“抢红包”是不对的,是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我只是看一眼手机或者接一个电话而已,只要小心点驾驶就不会有问题的,就是抱着这种心理拿起了手机。结果当车祸真正发生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五)监督处罚不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按照公安部123号令明确的记分规定,驾驶人除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并记2分。这一处罚力度相对于酒驾和涉牌涉证甚至于开车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都是太轻了。因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较低,不仅引不起驾驶人的重视,我们基层交警部门也没有把此项违法当作重点违法进行治理,这直接导致了开车使用玩手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六)安全宣传薄弱。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生事物应运而生,通过近年来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来看,而当下交警部门在交通安全宣传方面多侧重于宣传、提醒驾驶员严格杜绝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驾、毒驾、“飙车”、野蛮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以及提醒行人提高警惕意识,不乘坐超员、超载、酒驾等具有违法性质的车辆。而对驾驶机动车时接打或使用手机交通违法行为却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警示教育和宣传,未能引起广大驾驶人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使得驾驶人忽视该违法行为潜在的客观安全隐患,只有等酿成事故后,驾驶人才能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二、开车玩手机“抢红包”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

(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增加危险系数。开车手机“抢红包”需司机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注意力,当我们低头抢红包的几秒钟时候,如果一旦发生任何突发事件,驾驶人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加上刹车制动和行动惯性,很容易导致追尾等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网络显示,抢一个红包最快需3秒,当机动车以60公里每小时行驶时,4秒钟可开出50米左右。这是何等的危险,怎值得你拿生命去“抢红包”?行人低头玩手机、抢红包却不看路,极大地增加了危险系数,其危害不容小觑,掉沟、崴脚、摔跤以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二)过度“抢红包”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到正常驾驶车辆。一方面是用指尖“抢红包”活动频率过于频繁而密集,导致手腕患上了肌腱炎,而如果不及时处理,化脓性感染后,肌腱坏死就会使手指丧失活动功能,甚至造成全手残废。在驾驶车辆时,双手得不到正常使用,定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手机“抢红包”虽说是碰运气,但通过手动“点一点”的频率加大、加快,则抢到红包的概率则有可能增加,同时,也需要眼睛盯紧手机屏幕,而手机发出来强烈的光,很直接地刺到双眼,长此以往,导致用眼过度,眼部肌肉难以得到放松、休息,眼睛则容易产生疲劳、酸痛、视力模糊,从而容易造成干眼、白内障、近视、散光、视网膜病变,甚至引发黄斑部水肿,导致眼睛永久伤害。试想,当我们开车时,视觉受到阻碍,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三)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开车抢红包或者其它玩手机的行为,使得司机注意力被分散,反应速度和动作敏捷程度降低,从而导致车速降低,极易引起交通堵塞,降低了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是遇到上、下班交通高峰期,人车流动慢会加剧交通拥堵,拥堵又给了驾驶人玩手机、发微信、刷微博的机会,然后这个机会又给了交通秩序反作用力,加剧了拥堵。

三、防范、治理开车 “抢红包” 的措施。

(一)加大查处力度,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时不定点从严查处驾车拨打或接听手机违法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情节严重的还可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让群众意识到执法部门的整治力度和决心,杜绝侥幸心理,从而震撼交通违法者。另外对于因驾车打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除了按其引发事故成因的违法过错追究相关事故责任之外,还要对其驾车打手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二是坚持常态化管理,切实加大对驾车接打手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查处违法行为的单一性、片面性,是导交通管理致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只有坚持全面查处的原则,才能彻底教育违法驾驶人。

(二)完善法律规则,规范约束驾驶行为。“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相关立法部门应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外国相关法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补充相关法律。可借鉴日本在200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新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定,在驾驶机动车辆时,不仅不得打、接电话,也不得阅读手机短信;驾驶机动车时,即使手拿手机,也将被视为使用手机,同样要被罚款。通过以立法形式切实将开车发信息、开车上网、开车拍照等行为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并广征群众意见,借鉴英国开车玩手机等同于酒后驾驶的严厉惩处,合理提高对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成本,同时借鉴新加坡对开车打手机初犯者最高罚款为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为2000新元,监禁1年的规定,制定从严惩处再犯者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驾驶人行车行为。

(三)宣传教育跟进,提高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传递文明交通理念,提升驾驶人平安出行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分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的预防性措施。一是要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的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提醒开车玩手机“抢红包”的危害,并且在交警部门的业务办理大厅、高速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等悬挂条幅,宣传开车玩手机“抢红包”的危害性提醒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开车不玩手机。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广播电台、报刊、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通信等主流媒体报道开车玩手机“抢红包”导致的事故案例,同时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对于严重的违法事件要敢于进行曝光亮丑,进行深度剖析和引导,并做出客观合理的批评与谴责,要使驾驶人充分认识到开车拨打、接听手机、开车“抢红包”也属于性质非常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促使驾驶人开车时不玩手机,树立良好的驾驶习惯。

(四)加强科技建设,提高精准查处。针对开车使用手机隐蔽性强,难查处,交警部门要依托高速公路、国道、街道路网都安装有测速、治安卡口系统,天网工程,电子警察和治安监控设备,可依托道路管理监控设备,随时监控抓拍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必要时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联系相关电信营运商对驾驶员的通话记录进行复查;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码相机、执法记录仪等科技执勤设备进行摄录取证,严查处驾车拨打接听手机、手机上网、手机拍照、手机看视频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教育一起,震撼交通违法者促使交通违法遵纪守法,减少和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