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季陆续结束了
参加考试的大小童鞋们
你们可以say hi
过暑假啦.....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考试季过后的招生实施诈骗。为此,反诈中心整理了此类诈骗手法Top榜,希望各位考生及家长擦亮双眼,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常见的”N”类诈骗方式
1、
假借减免学费、困难补助等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假借办理减免学费、补发助学金、困难补助、教育退费等名义,诱使受害人到ATM机上按其要求操作,转走受害人卡内现金。
2、
冒充高校招办人员
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3、
利用网络诈骗
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4、
以“自主招生”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数万元即可录取。
5、
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
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
6、
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
不法分子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7、
以租高校招生点、办事处名义诈骗
不法分子有目的地在县、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考生报考此类高校,交纳了部分现金后,不法分子便携款逃跑。
8、
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
高校招生期间,不法分子针对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
9、
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要知道,正常情况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
10、
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关系”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11、
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势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12、
艺术生交钱包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13、
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省教育考试院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14、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民警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考生也可通过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15、
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
骗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
警方提示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